聚磷酸铵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研究【2021年度】

(一)聚磷酸铵不同添加量对莴笋生长的影响


1、试验基本情况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示范选在什邡市方亭街道石羊村,土壤是水稻土。土壤地力情况:地块pH5.9 碱解氮110mg/kg,速效磷66mg/kg,速效钾140mg /kg试验地块地面平整,地力均匀。


1.2 试验材料

供施肥料为川恒生态配制实验用肥,配方为17-17-1715-10-25;原料使用尿素、硫酸铵、硫酸钾、硝酸钾、磷酸一铵、川恒自产聚磷酸铵等。

   施肥方法选用基施、淋施。


1.3 试验设计

处理一不添加聚磷酸铵;处理二磷源10%由聚磷酸铵提供;处理三磷源20%由聚磷酸铵提供;处理四磷源30%由聚磷酸铵提供。


2、试验结果展示


检测以测产为主,选择生长均匀地段,每个处理选择3株莴笋,先对鲜莴笋进行称重,然后再去掉下部下片,对可售卖部分进行称重。


2.1不同聚磷酸铵添加量对莴笋产量的影响


1  不同处理组莴笋产量情况


处理组

3株地上部(kg)

3株可出售(kg)

亩产(kg/亩)

0%处理

2.15

1.53

2040

10%处理

2.46

1.81

2413

20%处理

2.41

1.63

2173

30%处理

2.61

1.85

2467

注:亩种植密度为4000


地上部为作物地上部的总生物量,相比于0%处理组,10%20%30%处理组分别增加14.4% 12.1%21.4%;去除底部有瑕疵叶片后即为可出售部分,相比于0%处理组10%20%30%处理组分别增加18.3% 6.5%20.9%


可以得出结论:添加聚磷酸铵能显著增加莴笋产量,而且随着添加量的增加增产幅度也在增加。由图1也可看出,随着聚磷酸铵酸铵添加量的增多,茎干越粗。


图片1
图1   各处理组茎干粗细对比及可售买部分展示



(二)聚磷酸铵不同添加量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1、试验基本情况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示范选在什邡市灵杰镇苏家桥村,土壤是水稻土。土壤地力情况:地块pH7.0 碱解氮120mg/kg,速效磷73mg/kg,速效钾53mg /kg试验地块地面平整,地力均匀。  


1.2 试验材料

供施肥料为川恒生态配制实验用肥,配方为17-17-1715-10-25;原料使用尿素、硫酸铵、硫酸钾、硝酸钾、磷酸一铵、川恒自产聚磷酸铵等。

施肥方法选用基施、淋施。


1.3 试验设计

处理一不添加聚磷酸铵;处理二磷源10%由聚磷酸铵提供;处理三磷源20%由聚磷酸铵提供;处理四磷源30%由聚磷酸铵提供。



2、试验结果展示


产量统计:每个处理组选择12株,统计开花挂果量,定期采摘,称重并数番茄个数。


2.1不同聚磷酸铵添加量对番茄产量的影响


相比于0%处理组,测产区域单株产量,20%添加处理组增长最多每株增加0.82kg增长33.5%10%30%处理组分别增加0.22kg0.11kg,增长9.0%4.5%

单株产量的增加,导致10%处理组、20%处理组、30%处理组亩产分别增加506kg1960kg250kg;按照市场价格1/斤,分别增收1012元、3920元、500元。


2   不同处理组番茄产量情况


处理组

测产株数(株)

测产重量(kg)

单株产量(kg/株)

亩产(kg/亩)

0%处理

12

29.45

2.45

5890

10%处理

12

31.98

2.67

6396

20%处理

12

39.25

3.27

7850

30%处理

12

30.70

2.56

6140

注:番茄种植密度为2400/


2.2  不同聚磷酸铵添加量对番茄挂果量的影响

3 不同处理组番茄挂果量对比


处理组 

测产区域株数(株)

测产区域单株挂果量(个)

0%处理

12

11

10%处理

12

12

20%处理

12

13

30%处理

12

15

测产区域单株挂过量,10%处理组、20%处理组、30%处理组分别增加9.1%18.2%36.4%;添加聚磷酸铵能够显著增加番茄挂果量。



(三)聚磷酸铵不同添加量对辣椒生长的影响


1、试验基本情况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位于什邡市马井镇双石桥村,土壤为水稻土。试验前取土样化验,土壤pH 6.48,碱解氮108ppm,有效磷69ppm,速效钾76ppm


1.2 试验材料

辣椒品种为二荆条。

供施肥料为川恒生态配制实验用肥,配方为17-17-17,原料使用尿素、硫酸铵、硫酸钾、硝酸钾、磷酸一铵、聚磷酸铵等。


1.3 试验设计

处理一不添加聚磷酸铵;处理二磷源10%由聚磷酸铵提供;处理三磷源20%由聚磷酸铵提供;处理四磷源30%由聚磷酸铵提供。

每个处理组施肥量相同,整个实验期施肥4次(17-17-17),每次10kg/亩,总共施肥40kg/亩,施肥量远少于正常种植区间(正常种植施肥量在80-100kg/亩),以考察低施肥水平下的辣椒产量情况。


2、试验结果展示


检测以测产为主,每个处理组剔除生长较差植株,统一采摘,称重并数辣椒个数,每次测产数据进行收集整理,计算单株产量、单株结果数。

由下表数据可知,0%处理(未添加聚磷酸铵)单株产量及亩产均低于各添加聚磷酸铵处理组,其中相比于0%处理,10%20%30%处理组单株产量分别增加24.5%16.4%41.5%,亩产分别增加166kg112kg284kg,引起这一原因主要在于添加聚磷酸铵各处理组单株辣椒个数分别增加17.4%21.7%34.8%

充分说明,在低水平施肥情况下,添加聚磷酸铵可显著增加辣椒产量。


4 辣椒单株产量、结果数及亩产


处理组

单株产量(kg/株)

辣椒数量(株/个)

亩产(kg/亩)

0%处理

0.171

23

684

10%处理

0.213

27

850

20%处理

0.199

28

796

30%处理

0.242

31

968

:每亩种植为4000株,亩产=单株产量×4000



(四)聚磷酸铵不同添加量对生姜生长的影响


1、试验基本情况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示范选在什邡市马井镇双黄龙桥,土壤是水稻土。土壤地力情况:一区地块 pH4.8 碱解氮114mg/kg,速效磷68mg/kg,速效钾220mg /kg;二区地块pH5.2 碱解氮142mg/kg,速效磷68mg/kg,速效钾180mg /kg试验地块地面平整,地力均匀。


1.2 试验材料

供施肥料为川恒生态配制实验用肥,配方为17-17-1715-10-25;原料使用尿素、硫酸铵、硫酸钾、硝酸钾、磷酸一铵、川恒自产聚磷酸铵等。

施肥方法选用基施、埋施、淋施。


1.3 试验设计

处理一不添加聚磷酸铵;处理二磷源10%由聚磷酸铵提供;处理三磷源20%由聚磷酸铵提供;处理四磷源30%由聚磷酸铵提供。

每个处理组施肥量相同。


2、试验结果展示


检测以测产为主,选择生长均匀地段,在相面上选取长2m区域进行挖取称重,测产面积为2.8m2,并对地上部重量进行称重,检测距离根部5cm处茎粗。

由表5可知,添加聚磷酸铵处理组单株姜重均高于未添加聚磷酸铵处理组,其中20%处理组最高为7.5%10%处理组及30%处理组分别为5.3%4.3%

相比于未添加聚磷酸铵处理组,10%处理组、20%处理组、30%处理组亩产分别增加82.2kg115.1kg65.7kg,按照批发市场5/斤,每亩销售收入分别增加822元、1151元、657元。              

5    生姜地块产量数据


处理组

株数(株)

测产区域

姜块重(kg)

单株重

(kg/株)

亩产

(kg/亩)

增产率

0%处理

18

5.05

0.281

1539.6

——

10%处理

21

6.21

0.296

1621.8

5.3%

20%处理

22

6.65

0.302

1654.7

7.5%

30%处理

23

6.74

0.293

1605.3

4.3%

注:测产面积为2.8m2  亩产=单株姜重*每亩株数  每亩株数=测产株数/测产面积*667=5479


2.2不同聚磷酸铵添加量对生姜地上部生长的影响


由表6可知,生姜地上部茎干及叶片重量,相比于未添加聚磷酸铵处理组,10%20%30%处理组分别增加12.4%15.0%18.4%,差异较显著。茎干粗细程度各处理组无显著性差异。


6  姜地块地上部生长情况


处理组 

测产区域

株数(株)

测产区域

茎叶重(kg)

单株茎重(kg/株)

茎粗(mm)

0%处理

18

4.06

0.226

13.7

10%处理

21

5.34

0.254

13.8

20%处理

22

5.72

0.260

14.0

30%处理

23

6.37

0.277

14.2


试验表明:添加聚磷酸铵能够促进生姜地上部植株生长,可使生姜产量有所提高,且每亩销售收入增加600元以上。该试验地块生姜挖的时间较早,若农户想要得到更高的产量,可推后20天左右挖取产量将达到5000斤以上。



(五)聚磷酸铵对葡萄生长的影响(示范试验)


1、试验基本情况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河北衡水饶阳是河北地区葡萄主产区之一,有20年以上的种植历史,葡萄种植品种主要包括克伦生、乒乓球、维多利亚和巨峰。葡萄示范地共选三个示范点,涉及品种维多利亚(冷棚)、巨峰(露天)和克伦生(露天),每个示范点面积1-2亩,示范点土壤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示范点

指标

碱解氮(ppm)

有效磷(ppm)

速效钾(ppm)

有机质(g/kg)

PH

克伦生示范点

188

98

277

11.7

6.8

巨峰示范点

204

86

285

10.5

7.1

维多利亚示范点

221

78

269

12.8

6.6


1.2 试验方案

本次田间示范试验总共设计两个试验处理:常规施肥;常规施肥+10kg/亩(2次施用)18-58-0川恒“冠裕”聚磷酸铵。试验处理将聚磷酸铵作为特肥应用于饶阳葡萄作物上,每亩每次用量5kg,总计施用2次,第一次3月份,第二次6月份,施肥方式为沿着葡萄茎基部750px处撒施,施肥后机械翻土混匀。


2、试验结果展示


此次田间示范田间统计葡萄侧枝最下部分芽眼(决定第二年侧枝发育和花芽的数量和质量)数量和大小,每个试验处理随机统计10株葡萄,亩产统计由农户反馈,其结果如下表所示。可以看出每亩施用10kg聚磷酸铵后,与对照相比,葡萄几个品种的侧枝芽眼数量明显增多,侧枝12片叶处芽眼比对照多5.3%,并且芽眼更加壮实,侧枝34片叶处芽眼比对照高6.2%。亩产方面,施用聚磷酸铵后葡萄平均增产6.4%,与对照相比,平均每亩多投入肥料成本200元,经济增收每亩1500元以上。


品种

处理

侧枝第1、2片叶芽眼数

侧枝第1、2片叶芽直径(mm)

侧枝第3、4片叶芽眼数

侧枝第3、4片叶芽直径(mm)

亩产(kg/亩)

克伦生

CK1

26

5.1

28

6.8

2850

M1

28

5.3

30

7.3

3020

巨峰

CK2

25

5.5

26

6.9

3240

M2

27

6.2

28

7.2

3400

维多利亚

CK3

24

5.6

27

6.3

2050

M3

24

5.7

28

6.5

2210



(六)东北区域聚磷酸铵复肥对红薯生长的影响(示范试验)


1、试验基本情况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红薯示范点位于辽宁凌海市,总共三个试验点,每个试验点面积5亩,三个试验点土壤基本情况如下表所示:


示范点

指标

碱解氮(ppm)

有效磷(ppm)

速效钾(ppm)

有机质(g/kg)

PH

将军村

58

34

142

9.6

6.9

太平村

52

37

144

8.8

6.8

地边子

66

21

126

7.8

6.9


1.2 试验方案

红薯示范地共两个施肥处理:常规施肥处理对照为玉华肥业普通12-18-15不含聚磷酸铵BB肥、玉华肥业12-18-15APP30%BB肥处理,每亩用量都为50kg作为底肥。


2、试验结果展示


每个试验处理随机取样3株红薯,统计3株红薯总共结薯数、商品薯数以及薯块重量,计算理论亩产,其结果如下表所示,可以看出,施用聚磷酸铵处理红薯结薯数量略高于对照处理,商品薯重量和单株薯块重量聚磷酸铵处理都要高于对照处理,最终经济亩产更高,两处理相比,聚磷酸铵处理平均比对照处理增产14%


区域

处理

结薯数

总重(kg)

商品薯数

商品薯重(kg)

商品率(%)

亩苗数

计算亩产(kg)

将军村

CK1

13

6.1

9

5

82

2200

3666.7

M1

13

6.95

9

6.2

89.2

2200

4546.7

太平村

CK2

12

5.9

8

4.8

81.4

2200

3520

M2

14

6.52

11

5.2

79.8

2200

3813.3

地边子

CK3

12

5.72

9

5.1

89.2

2200

3740

M3

12

6.33

10

5.6

88.5

2200

4106.7



(七)新疆聚磷酸铵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1、试验基本情况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地处新疆腹地。

试验地前茬为酱番茄,土壤质地主要是壤土,耕层土壤呈偏碱性、无盐害,土壤有机质偏低、氮缺乏磷中等偏上、钾丰富。


试验地养分基本情况


试验地块

有效磷ppm

碱解氮 ppm

速效钾ppm

全氮%

全磷%

全钾%

有机质g/kg

ph

电导率ms/cm

APP

20

50

226

0.103

0.105

2.07

16.4

8

0.13

对照

27

66

342

0.128

0.115

2.02

20.64

7.83

0.31


1.2试验材料

作物:酱番茄早熟品种,生育期90~95天。

试验肥料:1-54-0磷酸一铵、川恒“冠裕”18-58-0聚磷酸铵、尿素、硫酸钾等


1.3施肥方案

试验共设2个处理,川恒“冠裕”聚磷酸铵处理APP、常规磷酸一铵对照处理CK,同时各处理配施尿素和硫酸钾,且原则上各处理施入纯氮、钾(K2O)重量一致,纯磷(P2O5)根据不同磷源的成本及利用率略作调整,以上肥料全部利用滴灌追施,其他农事操作均一致。


试验处理设置


处理

面积(亩)

全生育期追肥方案

APP

30

亩施15~20kg聚磷酸铵(18-58-0)、尿素25~30kg、硫酸钾25~30kg(50%)

CK

10

亩施30~40kg磷酸一铵(11-54-0)、尿素25-30kg、硫酸钾25~30kg(50%)


2、试验结果展示

加工番茄在收获时利用大型色选机器收获收获时通过色选系统只收获红色番茄,并且无法单独收获各个处理地块。因此对各处理地块进行抽样测产并与实际产量进行比较,采样时在各处理地块中选取3个点,每个点选取播幅1.5m、长度1m的采样面积,将此面积内所有的红果进行采集称重,测产结果如下:


测产及推算产量结果


处理

测产面积

m2

测产重量kg

推算产量

kg/亩

增产率

收购价格

元/kg

总收益

元/亩

APP

1.5

18.88

8391.5

6.31%

0.42

3524.4

CK

1.5

17.76

7893.7

0.42

3315.4


由测产结果可知APP处理产量高于CK处理497.8kg/亩,增产6.31%,总收益较CK处理多209/亩。试验地面积总共40亩,聚磷酸铵施肥地块30亩、对照处理10亩,实际收获330t,与测产结果相同。平均成本2000/亩。由于是早熟品种,平均产量基本在8吨左右,APP处理的地块能达到8.3吨以上,说明聚磷酸铵的施用量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也表现出聚磷酸铵对番茄的增产具有效果。



(八)新疆聚磷酸铵对番茄生长的影响


1、试验基本情况


1.1 试验地基本情况

新疆塔城地区沙湾县金沟河镇洪沟村位于新疆西北部,

试验地前茬为棉花,土壤质地主要是壤土,耕层土壤稍偏碱性、无盐害,土壤有机质偏低、氮缺乏磷中等、钾中等。


1-1 试验地土壤养分状况


试验农户

碱解氮

ppm

有效磷

ppm

速效钾

ppm

全氮

%

全磷

%

全钾

%

有机质

g/kg

pH

电导率

ms/cm

李新华

24

16

146

0.066

0.087

1.93

11.57

7.83

0.41


1.2试验材料

试验肥料:川恒“冠裕”18-58-0聚磷酸铵、肥帝溉0-38-18水溶肥、0-19-38水溶肥、腐殖酸尿素(45%)


1.3施肥方案

试验地块所有处理底肥一致,只设计2个不同磷肥追肥方案处理:磷源以聚磷酸铵为主的处理APP、磷源以肥帝溉高磷水溶肥为主的对照处理CK,同时各处理配施氮肥和钾肥,且原则上各处理施入纯氮、钾(K2O)重量一致,纯磷(P2O5)根据不同磷源的成本及利用率略作调整,以上肥料全部利用滴灌追施,其他农事操作均一致。

施肥方案


处理

面积(亩)

全生育期追肥方案

APP

25

亩施10kg聚磷酸铵(18-58-0)、尿素25~30kg、0-19-38水溶肥15~20kg

CK

25

亩施20~25kg肥帝溉水溶肥(0-38-18)、尿素25-30kg、0-19-38水溶肥15~20kg


2、试验结果展示


棉花在收获时利用采棉机收获,无法单独收获各个处理地块。因此对各处理地块进行抽样测产并与实际产量进行比较,采样时在各处理地块中选取3个点,每个点选取播幅2.29m、长度1m的采样面积,统计单位面积内棉花的各项指标,测产结果如下:


测产统计表


处理

总株数

总铃数

双铃数

总吐絮数

吐絮率

测产重量

kg/2.29m2

保苗数

/

结铃数

平均铃数

/

保铃率

单铃絮重

(g)

单株推算产量

kg/

APP

42

344

25

330

95.84%

1.67

12325

20.7

7.8

37.66%

5.1

485.86

CK

49

346

26

318

92.09%

1.56

14169

14.0

6.5

46.72%

4.9

454.97


测产结果如上表所示APP处理单位面积内棉花总株数低于CK处理,但总桃数及吐絮桃数多于CK处理,吐絮率达到95%以上;结桃数为生育期内结铃数峰值,APP处理的棉花保铃率明显低于CK处理,这可能是前期节铃数过高,导致后期养分供应不足而落铃较多,但单铃絮重仍旧表现为APP处理大于CK处理;推算棉花产量表现为APP处理的产量较CK处理增产6.8%。